2020年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如何結合自身學科特點,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這一命題便成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群體思考的關鍵點,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彭年才教授交出完美答卷。
3月19日晚,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涵英樓東輔樓5-1E107舉辦了以“核酸檢測有利器,科技抗疫顯身手”為主題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了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彭年才教授,彭教授在疫情期間主持研發的核酸提取檢測儀器及其配套試劑服務了全國31個省份和4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多項獎勵。

講座伊始,彭教授為我們介紹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局勢,疫情嚴重威脅了公共健康,要打贏疫情阻擊戰,少不了科技的助力。隨后彭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分子診斷技術在國際上的受重視程度以及在病毒檢測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核酸檢測的整個流程,從核酸提取、PCR擴增到熒光檢測,加深了大家對于病毒檢測的理解。

第二部分中,彭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全自動核酸檢測一體機,該設備具有集成化、一體化和微型化的特點,另外教授還介紹了成果研發的一步步歷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中教授給同學們講解了項目產品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包括助力武漢疫情防控;檢測出了陜西、云南、四川、黑龍江等多個省份的第一例陽性病例;走出國門,在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發揮重要作用。在疫情中所做出的成果貢獻讓在座的同學們嘆服不已。

在講座的最后教授說到,抗擊疫情不只是醫學工作人員的事,我們機械工程,儀器科學的人才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抗擊疫情中做出巨大的貢獻。鼓舞了同學們,激發了大家的科研熱情,相信我們都能夠用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

圖文:仇云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