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歲末,古都西安氣溫驟降,新冠病毒悄然來襲。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緊緊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在與病毒殊死較量的關鍵時期,機械學院的教師們勇于擔當,率先垂范,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
站在防控斗爭一線
近日疫情形勢嚴峻,各校區研究生安全及管理問題成為學??棺h工作的重中之重,機械工程學院精密工程研究所青年教師王路臨危受命,積極加入曲江校區抗疫工作小組。曲江校區宿舍目前有322名學生,其中機械學院142人,王路自12月29日以來每天在曲江校區值班堅守守,他負責機械學院學生的核酸檢測、物資發放和健康輔導等工作。除了物資和健康保障,王路也積極主動參與抗疫工作小組組織的學生線上活動,包括新年晚會和新年歌會,增加了新年氛圍,讓同學們在艱難時期感受到了集體關懷。
疫情面前,學生的安全至上,王路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在關鍵時期積極投身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為全力保障學生安全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服務大局,堅守崗位
隨著12月23日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以來,小區秩序維持、生活物資、行動不便老教授們的生活保障等成為小區封閉管理后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參與各項工作,以減小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實現在有效抗疫同時維持好社區的正常生活。面對這種情況,居住在交大家屬院一村的機械工程學院精密所李支康副教授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報名加入了一村志愿者團隊。1月2日下午4點半左右,收到志愿者負責人的通知“今天有400余份給西遷老同志的慰問品送到,需要大量志愿者參與發放,5點到社區門口集合”。見到此信息,李支康迅速回復:“收到,我報名”。出門前,也感覺到危險,畢竟要接觸很多人,關鍵是要做好防護,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帶上新的N95口罩,5點準時到達一村社區服務部。負責慰問品發放的老師首先清點了人數,給大家發放服裝、醫用面罩和手套。全副武裝后,開始按照樓層將慰問品的發放落實到個人,李支康所在小組共2人負責7號和8號樓的慰問品發放。拿到7號和8號樓的老同志名單后,首選逐一打電話確認老同志身份、住址等信息并告知慰問品發放事宜。確認后,將一箱箱的慰問品裝車、運往7號和8號樓樓下。由于7號樓和8號樓沒有電梯,老同志們多數行動不便,李支康老師將慰問品一箱一箱得往樓上搬,最高的要搬運到6層。經過2個小時的搬運,終于將一箱箱的蔬菜發放到老同志手中。雖說一大箱的蔬菜不值多少錢,但很多老同志不會使用網購、團購等方法獲取物資,這箱蔬菜對于老同志們來說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老同志們對學校的關懷倍感欣慰,對志愿者的服務連連道謝,有的老師教授出于感動,還要親自簽名致謝。


沖鋒在前,無私奉獻
12月23日封城后,機械學院黨委第一時間倡議、發起并組建交大生活社區的臨時志愿者組織,分為交大一村、二村、三村臨時支部,主要工作內容為疫情期間配合學校志愿者組織以及協助學院開展社區疫情志愿活動。
機械學院迅速組織了一村機械學院16名教師加入的志愿者隊伍(王富、張璐薇、趙麗萍、張小輝、邱志惠、李支康、聶澤琳、賈書海、徐海波、魏樂琴、陶岳、閻海紅、孫挪剛、田寶明、裴世源、張興武),并送來N95口罩、醫用手套、醫用防護面罩等抗疫物資,充分保障了志愿者們的人身安全。在一村管控區內的老師們,積極響應、投入志愿活動,為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月2日,獲悉校社區急需人手為西遷老人、離退休處老教師發送大家急需的蔬菜。張興武老師作為聯系人,魏樂琴、趙麗萍、閻海紅、李支康、邱志惠、陶岳、張璐薇等教師積極參與,開展了物資搬運、發放、簽收等工作,工作中認真核對,將沉甸甸的物資挨家挨戶搬運上門,共核對204位信息,分發物資158份蔬菜,為一村5、7、8、33、34舍的西遷及退休老教師們及時送去了愛心物資。



1村33舍是西遷老教師最多的樓,志愿者邱志惠老師,在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項志愿活動。在封閉之初就核實全樓173戶住戶,數十戶空巢及有困難老人名單,聯系社區上門做核酸檢測,同時根據需要,聯系上海交大校友援助172箱共3700瓶消毒液與社區主任等一起分發給住戶及各樓宇,為大家聯系購買400個醫用防護面罩,多次組織協助政府的愛心菜的分發工作。

機械學院一村志愿者們的心聲——志愿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心是火熱的,奉獻擔當、溫暖他人,希望自己的一份薄力,能夠在這冬天的寒日里帶給教師們些許溫暖。愿疫情早日結束,大家皆安!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西安已到了與病毒殊死較量的關鍵時期,機械學院將在校黨委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為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努力。